图书情报研究

Library & Information Studies

专题研究

  • “为博学洽闻而读书,因开卷有益而藏书”——私家藏书的源远流长与家庭阅读的继往开来

    徐雁;

    [目的/意义]中国古代形成了皇家宫廷藏书、民间私家藏书、学校及书院藏书、佛寺与道观藏书,在不期而遇的天灾人祸中历尽沧桑和坎坷,坚韧地发挥了征收搜集、典藏保存、阅读利用和传播传承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令人敬仰的文化传统。[方法/过程]本文作者依靠文献学的方法,通过排比、梳理有关史料并加以必要的阐述,重点总结了私家藏书历经"书厄"的不凡传承。[结果/结论]认为我国古代文人学士"为博学洽闻而读书,因开卷有益而藏书"的优秀传统,对于当代"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任务仍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2020年04期 v.13;No.49 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1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跋书何让沈虹屏,辨画真知管道升”——以明清江苏女史藏书活动为中心

    凌冬梅;聂凌睿;

    [目的/意义]探究明清江苏女史藏书活动及其实现途径。[方法/过程]从明清女史的"藏书梦"入手,考述明清江苏藏书女史王贞仪、姚畹真、方若衡、阮元母林氏、曾懿、归有光妻王氏、丁雄飞妻王氏、柳如是、孔璐华、席佩兰、季景和、顾希昭的藏书活动和藏书事迹,分析明清江苏藏书女史群体的共同特点。[结果/结论]明清江苏藏书女史有三个共同特点:家族有藏书风气、自身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对读书与藏书的热爱,这三点是其藏书梦实现的必要条件。

    2020年04期 v.13;No.49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道援堂内五奇书,渊博精深世不如”——屈大均与江苏藏书家的交游

    蔡思明;

    [目的/意义]明末学者屈大均以"明朝遗民"自居,多次参与抗清活动,一生五次北游,行迹涉足江苏多地,结交了江苏诸多文人学士。[方法/过程]文章通过史料分析和梳理,考述屈大均与钱谦益、顾炎武、黄虞稷三位江苏藏书家的交游情况,着重关注其书籍文献之往来。[结果/结论]经分析可知,屈氏于江苏一地的活动以及各种交游并不是以藏书为核心的,但其在社会活动之余于江苏访求书籍,为其著述积累了大量资料。

    2020年04期 v.13;No.49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今后藏书之事,将属于公而不属于私”——以江苏地区晚清藏书楼到近代公共图书馆为中心

    张思瑶;

    [目的/意义]晚清时期,时代变局导致政策变化,战争频仍使得藏书处境不断艰难,文化的新形势以及古已有之的"藏用并重"理念推动着江苏藏书楼向着近代公共图书馆方向转变。[方法/过程]文章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梳理了晚清时期传统藏书楼向近代公共图书馆转变的过程。[结果/结论]总结得出藏书楼以及背后的书院、私人藏书家群体以提供馆舍、文献资源、管理方法等不同的方式,参与公共图书馆发展进程。

    2020年04期 v.13;No.49 22-2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芸香浓处多吾辈,广觅同心叙古欢”——《清代藏书史论稿》与《清代藏书思想研究》比较谈

    姚小燕;

    [目的/意义]揭示刘鹏《清代藏书史论稿》及王蕾《清代藏书思想研究》两著的研究宗旨、著作框架、学术价值以及所体现的江苏藏书风貌等方面的学术内涵。[方法/过程]以比较学的研究视角阐述《清代藏书史论稿》与《清代藏书思想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史料运用特点。[结果/结论]两书著作者虽然已在清代藏书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但有关清代藏书史,无论是私人私家、朝廷官府的藏书,还是各地书院、佛寺和道观藏书,依然是一个值得学者们大力关注并深入、拓展研究的领域。

    2020年04期 v.13;No.49 30-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探讨

  • 认知导向下大学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价值评价的影响因素研究

    高峰;王剑;

    [目的/意义]探索大学生群体对图书馆信息资源价值评价的影响因素,对于提升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水平,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过程]基于认知理论和"共享杯"大学生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创新大赛用户的调查数据,借助二元Probit模型,通过设定假设变量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的方式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从个体要素、成本要素、环境要素和领域要素四个方面分析大学生群体在科研过程中图书馆信息资源价值评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发现教育程度、使用期限、感知风险、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和使用程度能够显著地影响大学生群体对信息资源价值的评价,而性别、年龄、获取成本及涉及领域要素则对大学生群体不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2020年04期 v.13;No.49 37-4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订阅式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喜马拉雅FM用户评论文本挖掘的分析

    宗利永;夏子惠;

    [目的/意义]以订阅式知识付费平台用户评论为研究对象,研究订阅式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满意度影响因素。[方法/过程]通过建立用户评论挖掘系统框架,结合用户打分及评论文本情感分析结果,在双因素理论的基础上将采集到的用户评论文本划分为积极用户体验评价和消极用户体验评价,最后建立用户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基于此分别对积极用户体验评价和消极用户体验评价进行二项分布检验和词频统计。[结果/结论]影响订阅式知识付平台用户体验的因素分别是:内容数量、内容类型、内容质量、舒解是影响积极用户体验评价的因素,即激励因素;系统可靠性、广告、价格是影响消极用户体验评价的因素,即保健因素;收听功能为激励-保健因素。基于分析结果,提出订阅式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满意度提升的可行性路径,为知识付费平台及内容生产者提供现实的产品优化依据。

    2020年04期 v.13;No.49 4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1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实践研究

  • 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研究——以中山大学图书馆为例

    杨静;梁益铭;罗惠敏;

    [目的/意义]探讨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现状和未来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通过对比中山大学图书馆和其他高校图书馆公众号服务模式,阐述中大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结果/结论]提出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服务新模式的设想,认为高校馆应为读者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和专业化的微信息服务,优化读者用户体验。

    2020年04期 v.13;No.49 51-5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策略研究之回顾与展望

    吴绍群;

    [目的/意义]总结"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建设策略的研究现状,分析所取得的成果特点及其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展望新的研究动态。[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从图书馆发展理念、信息资源建设、创新服务以及新技术与新媒介的应用四个方面系统梳理分析当前"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建设策略。[结果/结论]梳理现有的研究文献,国内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理念、信息资源建设、创新服务、新技术与新媒介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的系列成果,目前还存在人才队伍建设不强、新技术与新媒介应用不广、知识服务融入不深等不足之处,提出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已有特色,立足本校的实际情况,找准"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契合点,应进一步提升学科馆员服务能力,推进智慧图书馆建设,提高知识服务水平等建议。

    2020年04期 v.13;No.49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情报分析

  • 国内移动图书馆用户接受行为研究综述

    孙细明;冯利娜;明均仁;

    [目的/意义]关注用户的认知态度及在接受服务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能有效指导移动图书馆建设。[方法/过程]梳理移动图书馆用户接受行为相关文献,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理论模型上系统了解当前研究现状,并利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重点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结论]研究显示,移动图书馆用户接受行为主要受感知因素、质量因素、技术因素、用户因素以及环境因素影响。

    2020年04期 v.13;No.49 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高校微博信息传播影响力研究

    冯缨;张甜甜;孙晓阳;

    [目的/意义]基于高校微博信息传播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高校微博信息传播的网络位置和网络结构进行定量分析,为提高高校微博信息传播影响力提供可行建议。[方法/过程]从粉丝数、网络结构和网络位置三个角度对信息传播影响力进行测度分析,以得到高校信息传播网络的结构特征及信息传播的规律。[结果/结论]实证研究发现,粉丝数量高的网络行动者,在信息传播网络中不一定处于核心位置,但对信息传播网络具有促进作用;处于核心位置与点度中心度高的行动者,在信息传递过程中起主导地位,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核心行动者和边缘行动者之间影响力呈现两极分化,信息在核心节点之间传播顺畅,信息的转移效率较高,边缘行动者之间则相反。

    2020年04期 v.13;No.49 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1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 ]
  • 国内外互联网知识付费研究图谱分析

    刘竟;崔欣卉;姜思凡;

    [目的/意义]分析国内外互联网知识付费研究动态,为我国学者日后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过程]以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从年代分布、学科分布、关键词分析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就互联网知识付费的主体、运营模式、用户行为等进行分类综述。[结果/结论]在研究论文数量方面,国外开展相关研究较早,近五年相关文献数量态势较平稳,而国内该领域的相关文献数量自2017年起迅速增长;在学科分布上,国内外研究主要涉及新闻学与传播学、经济管理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等3个学科;从研究层面和研究对象上来看,国内侧重于宏观层面的理论探讨,而国外较注重对该领域参与者的分析。针对我国学者在今后开展互联网知识付费研究提出几条建议:一是在研究对象方面,加强对知识付费用户行为因素的研究,尽可能地对不同用户群体进行分类调研,比较不同用户群体的差异性,不断提高研究的普适性;二是在研究理论方面,充分考虑互联网知识付费的跨学科性,多学科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的交叉融合将能形成丰富的研究选题,提升研究的理论支撑度;三是在研究方法方面,积极引入多元的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焦点小组等),或利用相应的仪器设备(如眼动、脑电等生理测试设备),形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论体系,以确保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2020年04期 v.13;No.49 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1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布局分析及对策建议

    郭名媛;郑晨笛;

    [目的/意义]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利技术合作进一步加强。本研究目的在于推进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制定专利战略、开展跨国科技和知识产权管理合作,提高中国在国际技术市场中的竞争力。[方法/过程]本文基于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对专利信息进行检索和人工除噪,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的布局进行详细分析。[结果/结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申请专利的IPC类别主要为数字信息的传输和无线通信网络;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申请专利数量在2016年之前一直稳步增长,2016年之后开始下降;申请国家主要集中在俄罗斯和印度,但是近几年在俄罗斯专利申请数量大幅下降;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申请创新性不断提高,说明我国对外专利布局取得显著成效,但是专利授权率有所下降,专利授权率在各个地区之间差距很大,说明中国专利布局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最后,结合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整体布局,从国家和企业角度提出构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共同体的相关建议,进一步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专利合作。

    2020年04期 v.13;No.49 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可视化和内容分析的我国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现状与展望

    周树斌;周宇婷;施州州;李永卉;

    [目的/意义]中医古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中医古籍数字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推动了传统中医古籍文献的整理与研究。近年来,人们对中医古籍文献资源的加工、组织与服务的深度需求加强,对知识本体的数字化保存和应用要求越来越高。[方法/过程]基于文献计量学原理,结合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及知识图谱方法,对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中医古籍数字化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内容分析法发现研究热点。[结果/结论]主要集中在中医古籍资源元数据标准研究、中医古籍的知识组织、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中医古籍知识库构建四个方面。针对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展望:结构化的数据和统一的标准规范;以语义网技术进一步驱动中医古籍领域内的知识组织;数据挖掘技术算法进一步改进,数据挖掘技术与中医古籍进一步融合;打造以知识服务为导向的中医古籍知识库。

    2020年04期 v.13;No.49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3K]
    [下载次数:8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史考纵横

  • 南京旧书业的时代变迁与当下对策

    李昕升;王荧;

    [目的/意义]旧书业作为文化地标和文化阵地,反映了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文脉。南京旧书业便是江苏文脉的代表与典型。[方法/过程]通过文献法与田野调查法(口述访谈法),发现南京旧书业经历了帝制社会、民国时期、1949-2000年和2000年之后几个反反复复的阶段,个中兴衰原因复杂耐人寻味。[结果/结论]当今由于数字阅读和网络营销的盛行,网上旧书店悄然兴起,实体旧书店没落的症结在于成本上涨、开源困难,非要外在之国家扶持、地方政府与高校支持、出版业规范三位一体,内在之行业血液更新、经营方在经营之道上下功夫,形成合力,才能改变旧书店悄然失色的局面。

    2020年04期 v.13;No.49 10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献评介

  • 朝鲜古代《朝报》研究

    陈瑜;

    [目的/意义]朝鲜古代的《朝报》脱胎于中国唐宋时期的官报,是刊载诏令、奏章及官吏任免事务的朝廷公报。《朝报》历经高丽和李朝时代,成为朝廷政治社会舆情发布与传播的工具与媒介。[方法/过程]通过对史籍文献的挖掘以及与我国明清时期官报的对比研究,考察《朝报》之起源、沿革、内容、管理机制,总结分析其社会功用和历史价值。[结果/结论]《朝报》作为朝鲜古代政府传递政务信息的重要手段,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状况,是研究朝鲜半岛政治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2020年04期 v.13;No.49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总论杨守敬《穀梁》校勘学的历史贡献与不足

    张剑;

    [目的/意义]杨守敬《余仁仲万卷堂穀梁传考异》(简称《考异》),是《穀梁》校勘学史上重要的文献之一,然尚缺乏关注,本文旨在考察其价值与不足。[方法/过程]将《考异》与阮元《十三经注疏挍勘记》进行比较。[结果/结论]指出《考异》引据善本,若干案语可以纠正《穀梁》诸本中的若干错讹,进而提高整理本的质量。但《考异》存在三点不足:其一,偶有刊误;其二,未说明相关引据版本的准确信息;其三;对引据版本存在错误认识。

    2020年04期 v.13;No.49 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6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图书情报研究》2020年篇目索引

    <正>~~

    2020年04期 v.13;No.49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9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图书情报研究》被SCD收录

    <正>《科学引文数据库》(ScienceCitationDatabase,简称SCD),是我国第一个涵盖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农林科学、医药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全部非保密学科的大型引文数据库。SCD的应用领域之一就是作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国大学评价》、《中国大学研究生院评价》课题源期刊数据库,用于评价中国普通本科高校和以创新为主的科研机构的群体创新能力。《图书情报研究》自2019年起被SCD收录,成为其来源期刊("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共有24种)。

    2020年04期 v.13;No.49 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